福寿园 >> 墓园动态 >> 跟着曹景行一起“云”游上海福寿园墓地,不能忘记的历史和人物
跟着曹景行一起“云”游上海福寿园墓地,不能忘记的历史和人物
曹景行:著名媒体人,曾是凤凰卫视言论部总监。曾任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亚洲周刊》副总编缉、《明报》主笔、《中天新闻频道》总编辑等职。
2015年9月6日,上海乃至华东地区唯一的全面展示近现代犹太人在上海的历史渊源及民族关系的纪念景点——上海犹太纪念园,在上海福寿园墓地落成开园。
“上海犹太纪念园”由上海犹太社团、上海犹太研究中心、福寿园人文纪念园三方联合筹建,以记录犹太民族在上海的历史足迹和成绩贡献,纪念中犹民族间的共同记忆和深厚情谊,供后人瞻仰缅怀。
占地200平方米的上海犹太纪念园位于上海福寿园墓地人文纪念公园东园,它以犹太文化的标志——六芒星为设计元素,昭示着这段历史的“悲伤与感动,苦难与希望“。
七十多年前,当纳粹在欧州疯狂迫害犹太人之时,整个”文明世界“将流离失所的犹太人拒之门外,唯有上海向他们敞开了大门。
中犹两个古老民族的友谊源远流长。从19世纪中叶起,随着上海的开埠,新的犹太移民涌入上海。他们凭借杰出的商业才华,在黄浦江畔竖楼宇、点华灯,也以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和多样性影响着上海经济、社会与文化。
看着纪念墙上的25个名字,老曹立刻联想起一段段与犹太民族有关的老上海历史。
何凤山是最早以发签证方式救助犹太难民的外交官之一。
现在还屹立外滩的和平饭店北楼原是大名鼎鼎的”沙逊大厦“。
原来的中苏友好大厦现在的上海展览中心落成前,那处旧址曾是旧上海最大的私家花园——哈同花园......
就如老曹所说:
早些时候你去以色列,你会突然听到一个老人跟你说上海话。
历史见真情,中犹两个民族的友谊从未间断,反而愈久弥新。
而上海福寿园墓地也将积极保护及宣传”中犹“两个民族的这段珍贵的历史,让更多的上海市民特别是年轻一代也能了解当时的人物与记忆。
上海福寿园墓地不仅仅是一座人文纪念公园,更是一个教育的中心,一个文化驿站,一个市民共享空间。
东园以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为中心,周边有东京审判纪念碑、上海新四军广场,以及几位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及革命家的纪念像。
在1946年,由11个国家的11名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中国派出了以梅汝璈法官、向哲濬检察官为首的17名中国法官参与整个东京审判,在大国利益主导的势力挤压下,中国代表团奋力突围,终于将以东条英机为首的七个战犯送上绞刑架。
海星园主题雕塑”正义之剑——东京审判“记载了这一历史事件。
东京审判不仅惩罚了日本主要战争罪犯,而且为日本近代历史研究特别是对外侵略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大批历史资料。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个纪念碑不但具有纪念意义,更有现实意义。
上海市新四军广场主体纪念碑,以长卷的形式展开,上海镌刻有7492位老战士姓名。
十余年来,上海福寿园墓地与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共同收集整理新四军战士历史事迹,考证英烈名姓,逐一载录,让纪念先烈不只是一种抽象的表达,更能够具体到人和事。
本期的vlog中,老曹两度献声,清唱了《新四军军歌》、叶挺将军的诗《囚歌》,想要听老曹歌喉的一定不要错过。
福寿园所倡导的人文纪念,并非纪念代号、字母或数字,而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们曾经像我你他一样存在过、生活过,享受过爱和亲情,体验过生命的美好。
2019的9月29日,寻亲79年的新四军女兵张洁亚的名字也被刻在了纪念墙上。
上海籍女儿张洁亚在1940年皖南何家湾一次反击日军的”扫荡“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18岁。她的忠骨被安徽村民、宋家三代人接力守护79年,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2019年8月找到了张洁亚在上海的家人,并在同年9月29日,在家属的见证下姓名镌刻于上海新四军广场纪念墙。
2013年陈毅夫妇纪念像落成,2019年10月12日,首任新四军军长叶挺夫妇纪念像落成揭幕,两任军长在上海福寿园墓地新四军广场”聚首“。
本期的vlog中,上海福寿园墓地工作人员特别向老曹介绍了一位新四军女战士,她的墓志铭上写着”向陈毅军长报到“。
老曹在这位女战士的墓前长久停留,逐字逐句轻念出她的墓志铭,特别重复了两遍墓志铭的最后一句:在历史的重大关头,都履行了公民之责。
这片如战士方阵般的纪念广场,作为上海市著名的红色旅游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传承历史、宣扬精神、教育后人等方面,一直持续不断地发挥着独特的功能。
”老曹闲话上海“之上海福寿园墓地特别篇持续推出,更多内容,欢迎大家关注曹景行先生的微博,让我们继续跟着老曹”云“游上海福寿园墓地。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