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园 >> 墓园动态 >> 上海福寿园墓地 给端午加料,品味信仰之甜

上海福寿园墓地 给端午加料,品味信仰之甜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复兴之路,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初心孕育之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兴业路76号诞生,开天辟地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

但,党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一大”召开之前也非一片空白,而是经历了各种探索与曲折。这其中,渔阳里是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红色源头。

20世纪20年代前后,上海的环龙路和霞飞路建有两条里弄石库门建筑,被称为“渔阳里”。这两条石库门弄堂分别有幢小楼,即是老渔阳里2号与新渔阳里6号。

这两处看似寻常的建筑,却与党的筹建及社会主义青年团的诞生紧紧维系在一起,隐藏着一段风起云涌的大历史。

这里,不仅是《新青年》编辑部,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孕育之地“:

第一个党组织、第一个团组织、《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出版、第一所青年干部学校......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完成了精英集聚、理论宣传、阶级动员、人才培养、筹建中共、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等项工作,红色基因从这里迅速复制、传播,植入千千万万个热血青年和革命志士的心中,成就建党伟业和民族复兴。

在这片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街区空间,何以成为”红色摇篮“?

红色先驱们在这里如何艰难探索,寻求救国救民之道?革命的火种又如何从这里迅速速播撒?

这些问题,将在6月26日,由一场”绘声绘色 入脑入心“的实景直播 ”初心之地 红色丰碑——纪念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创建100周年“,为你一一解答!

作为”2020先贤与上海城市记忆“论坛网络特别版,本次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指导,上海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中心、渔阳里历史文化研究会、俞秀松研究中心、上海国际友人研究会联合主办。

以”初心之地 红色丰碑“为主题,特别邀约多位沪上中共党史专家及早期革命者后代为主讲人,用镜头带领观众亲临《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以及福寿园人文纪念公园内多位党团先驱的纪念像,在无声的历史档案前:

聆听 中国共产党展演”开天辟地“精彩序幕的动人故事

了解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酝酿、筹备到组织诞生前的过程

感受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的初心、信仰与精神风范

这个端午节,让我们一边吃粽子,一边感受真理之甘,信仰之甜。

【字号:

返回

{incldue file="./view/m_bottom.html"}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