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园 >> 墓园动态 >> 上海墓地福寿园博物馆收藏展示名人遗物2500件

上海墓地福寿园博物馆收藏展示名人遗物2500件

上海墓地福寿园博物馆展示名人遗物

   在上海墓地福寿园人文纪念博物馆一楼,一把木椅很特别。说它特别,并非因为材料多名贵,也非工艺多精湛,而是它的高度要比一般的椅子高出很多。椅子的主人是复旦大学原校长谢希德女士,捐赠者谢希德之子曹惟正道出背后的秘密——谢希德的右腿因幼时疾病落下残疾无法弯曲,伏案工作时必须倚坐在这样的高椅上,才能放平右腿。这把特制的高椅,见证了这位女科学家坚强的品格。

    类似这样有故事的物品,在上海墓地福寿园人文纪念博物馆里还有不少:代表中国参加东京审判的检察官向哲浚使用过的打字机、上海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赵冷月的四件真迹、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的海虎绒大衣……藏品所涉及的名人包括陈望道、闻一多、梅汝璈、贺绿汀、谢晋、张邦纶、吴昌硕等人。

    谈起建馆初衷,上海墓地福寿园人文纪念馆常务副馆长伊华告诉记者,早在2000年福寿园墓地就已入住两三百位知名人士,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遗物。“如果能够把众多名人遗物集中在一个平台,由园方负责收藏、展示、研究和交流,会不会是留住这些珍贵记忆的可行方式?”带着这样的想法,园方发出号召,得到相关逝者家属的踊跃回应。2010年6月开馆至今,馆藏名人遗物及文史资料从最初的100件扩容至近2500件。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任书记俞秀松的继子俞敏是人文纪念博物馆的常客,每次来展馆他都会在俞秀松的展览橱窗前久久伫立,“这副眼镜是我父亲生前使用过的。每每看到它,就会告诫自己勿忘先人。”

    伊华认为,在上海墓地福寿园人文纪念博物馆是一个载体,可以发挥教化功能,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有时间去思考人生和缅怀先人。园方希望通过人文纪念博物馆,让公墓变身留存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场所。

 

【字号:

返回

{incldue file="./view/m_bottom.html"}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