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园 >> 墓园动态 >> 上海墓地——墓园雕塑师:用泥巴书写人生故(一)

上海墓地——墓园雕塑师:用泥巴书写人生故(一)

2020年6月6日《Shanghai Daily》第九版.人物,整版刊登了上海福寿园墓地艺术顾问王松引的专访,并称其为在墓地这个巨大的自传图书馆中,以浓缩、艺术的方式编辑人生故事的人。王松引64岁“高龄”时开始在上海福寿园墓地担任雕塑设计师。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位87岁的老人建造了100多座陵墓雕塑,至今仍在上海福寿园墓地担任艺术顾问。上海福寿园墓地人文将分3期,连载五个王松引创作的“人生故事”以飨读者。

东方魔术大师:张慧冲

张慧冲原是职业摄影师,专门拍摄纪录电影,后转行做魔术师。张慧冲的后人来园时特别提出,墓碑要有独创性,要让逝者永远活在其从业的艺术生涯中,体现出张慧冲嬉笑怒骂之间,用魔术之技来表达同胞们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心愿。

应家属的要求,上海福寿园墓地设计师提出以装魔术道具的铁包角箱为前,上海福寿园墓地现代墓碑设计的发轫作品之一,“精美的石头”不仅会唱歌,而且还会讲动人的故事。

人 一生就像一本书,会有许多不同的故事。人离去了,这本书也就封存合上了,但有些故事却很值得讲给后人听。上海福寿园墓地的设计者所思考并努力追求的事业,就是用墓碑的承载打开这些书,讲好这些故事。

一个花岗石雕成的方形仿铁皮箱,上面刻出一块蒙布,放置了三样物件:礼帽、手杖、白鸽。人们不禁联想到,这一定是一位魔术师的墓碑。没错,这便是魔术师张慧冲的墓碑的设计创意。

二十年前,家属来到上海福寿园墓地向设计师讲述了这么一段故事:张慧冲是一位中国纪录片创作的先驱者。“一.二八”上海战事后,张慧冲舍生忘死抢拍了无数珍稀镜头,成为历史的铁证。这引起日本占领军的愤怒,他们施以诡计,一把火烧掉了张慧冲的工和室和全部器材与拷贝,让他的心血付之一炬。日寇还传话警告:“这个中国人再拍什么东西,就要他死!”高压之下,张慧冲只好无奈改行,他选择了通过变魔术来安慰民众,成为沪上著名魔术师。

张慧冲的表演经常以这样一个节目告别观众,那就是在他摘下高高的西欧式大礼帽的瞬间,从帽中飞出一只白鸽,停立在他高举的手杖上。这是多么美好的象征,寓意着远离战争、渴望和平、安康盛世。后来由于张慧冲过早离去,白鸽失去了主人也绝食而亡......于是上海福寿园墓地设计师就设计了这样一座别具一格的墓碑,两只汉白玉雕成的白鸽,凝固成大师永远的半侣,期盼主人的归来,诉说着爱和责任......

记忆在心中,留名于青史,这就是现代墓碑设计的创新之处,它通过内涵的表述,以物代言讲好逝者的故事,让人们去爱他、尊敬他、缅怀他。而张慧冲这样一个东方魔术大师不屈抗争与不懈追求的故事,就如同一滴水,汇聚到海派文化之中......(未完待续,下期更精彩)

【字号:

返回

{incldue file="./view/m_bottom.html"}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