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地祭扫,让错时蔚然成风
上海市殡葬墓地服务中心推出的“ 六大节日错时祭扫联动周”活动(简称“联动周”),已经持续开展一年有余。一年多来,“联动周”活动经历了2014年冬至、2015年清明两大祭扫高峰的考验和检验。实践表明,无论是公墓、殡仪馆,还是公众,都普遍认同“错时祭扫”这个理念,也给予了响应和支持,清明冬至的祭扫出现了可喜变化。
清明拥堵,有目共睹。也是社会、公众、殡葬墓地行业共同面对的难题,都有“痛感”。特别是公墓,对“大客流之痛”,有深刻体会,客流拥堵导致安全风险系数升高、服务人员捉襟见肘、服务质量无法控制等等,给公墓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公墓有强烈的“排堵”愿望,过去,曾采取过“非高峰时期半价班车”、错时祭扫优惠等办法,但相对来说,这些办法比较分散、不成系统。
面对这种形势,组织方对拥堵成因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短时间内大客流集中向祭扫场所聚集,是清明拥堵的主要成因。上述成因里面有两个变量:时间和客流。一个常量:场所。因此,“联动周”活动就是要在这两个变量上做文章。在时间上做加法,将短时间变成长时段、多节点;在客流上做减法,将大客流分散于多个时段。二者联动,才能提升实效,达到“排堵”的目的。而且这种“联动”,不能仅仅只是措施的联动,更要公墓殡仪馆之间的关联互动、联合行动,才能形成合力,形成规模。中心通过系统策划、整体包装、集体行动、统一宣传的方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活动方案,并在中心系统内所属的公墓和殡仪馆中同步行动。统一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文化诠释以及同步的宣传引导,使“排堵”工作从单兵作战模式转向了集团化兵团作战模式,进入到一种全新的境界和范式,形成了较强的辐射能力和行动能力,并在行业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联动周”活动是上海市殡葬墓地服务中心缓解祭扫拥堵的一种尝试,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祭扫拥堵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因此要真正破解这一难题,还需久久为功的精神,驰而不息的韧劲,联动互通的意识,改革创新的举措,聚合社会、公众、舆论和殡葬墓地行业的力量,整体发力,让错时祭扫蔚然成风。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