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释读墓志铭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释读墓志铭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墓志铭文

    2000年初为筹建“墓葬文化陈列馆”,上海墓地滨海古园开始了墓志铭实物的寻访、收集工作。如今,墓葬文化陈列馆已改扩建为葬文化博物馆,馆内现藏有40余块来自开封、邵武、遂州、武义、潮州等南北各地的墓志铭石碑。这些墓志铭除了一定的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以外,对我们了解古代墓志文化、感受古人对逝者的缅怀之情、识读古代书法与雕刻艺术,也具一定研究价值。在上海师范大学几位博士研究生的帮助下,古园对部分墓志铭进行了识读、释义,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资源。

   中国古人讲究立德、立言、立行,人死后会将一生行事记录成文,以求得身后留名,子孙共仰。古代墓志铭,就是一种树碑立传的主要载体。墓志铭也称为“圹志铭”,即将故人的生平简介浓缩为“志”,后人的歌功颂德之辞概括为“铭”,书写、篆刻到石碑上,它是对死者在世时的持家、德行、学业、技艺、功绩所作的一个总体回顾,向后人展示墓主身份的一份“个人历史档案”,一般将其存放在墓穴里或竖立于墓前。

    从对出土的墓志铭研究来看,古代墓志铭的碑刻内容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志碑上还展现了当时的行文书法、雕刻等综合艺术,体现出古人丰富的人文情怀与文化内涵。因此,墓志铭铭文既是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艺术的记录,也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一份珍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解读葬文化博物馆馆藏的古代墓志铭,让笔者收获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人生故事,体会到感人至深的人间情感。在此选择三篇不同内容的墓志铭铭文,与读者共同赏析。

    志文之一:廉洁自律的盐税监税官

    这是一篇为一位清官撰写的墓志铭,释文如下:宋故吉州太和县监税甯公坟志甯公,南宋理宗时期人,卒于1258年8月19日,祖籍安庆。他年轻时参加科举却屡试不中,嗟叹道:“大丈夫死则已,不死则立功”。后率领门徒消灭冒充官府的盗匪而获得朝廷的赏识,赐校尉出身,后累迁官职为县丞。

    朝廷委派他担任税收监税的职务,他看见同僚们在收税过程中,大抵鲁莽行事,作恶百姓……心中甚为不平。他自己则在监税时认真行事,公平守法。由于在夏天冒着酷暑外出监察收税,不幸生病,后竟死在为官任上,真乃“呜呼,痛哉!”

    于1259年12月22日落葬。乡贡进士 梁应珲撰

    从以上的志文中我们不难看到,甯公是一位廉洁奉公,勤政守法的小官吏,也就是老百姓赞扬的清官。此块制作于南宋时期至今逾750多年的墓志铭,是一块取材于极其普通的青石料,并由普通石刻工镌刻且未留姓名的石碑,它完全不能与达官贵人或大户人家墓志铭石碑的使用材质与艺术加工水平相比的,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墓主人甯公在任期间的为官清廉,清贫生活……

    志文之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墓志铭

    这是一篇父亲为儿子、儿媳和孙女撰写的墓志铭,内容至真至情,读来悲凉感人,能引发今人的感同身受。释文如下:南宋乾道六年(1171年)夏四月,儿子携妻去靳春看望父亲,儿媳郑氏不幸在途中病亡;四年后,儿子由于养育孙女辛劳,也不幸死亡;又过四年后,孙女也病死。独余一个孙子年仅八岁。九月十七日,我罢官归家,于第二年正月十日,合葬儿子夫妇于邵武县永城乡福田山。呜呼,让我如何忍心写这样的铭文啊!父亲 佳城撰

    “呜呼,让我如何忍心写这样的铭文啊!”这是一位白发老人在八年里接连失去三位亲人后仰天悲泣、老泪纵横中写下的铭文呀。这位老人可能是辞官弃职,抑或退休离职回家后,才将儿子夫妇合葬一穴,并立了这块普普通通的,但却感人肺腑的墓志铭碑。

    志文之三:老百姓为他树碑立传

    公元1265年11月23日,一位76岁的老人去世了。他一生无子女,但收养了不少孤儿。后辈为老人立了一块墓志铭,铭文内容详述了老人如何视孤儿们如己出,数十年来行善为人的慈行,充满了撰写者的感激与敬意。释文如下:

    有宋陈公墓志陈公,讳坰,字桂林,南宋人。公元1267年12月15日选择双峰之间作为墓地。陈公为人德行厚重、孝行友善,在侍奉其父母时不违背他们的意愿。扶养我们这些孤儿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先君还善于生产、理财,数十年来,为城府、丘园的修葺完好,尽心尽力。到他年老的时候,更是如此,每每见有桥道坍塌损坏,就整修一新,便利于学子往来于家塾之间。在准备立碑铭表彰他德行的时候,他过世了,所以立三铭来彰显他的德行。

    “有宋陈公墓志”碑石现存于古园葬文化博物馆内,墓志铭碑石高大,坐落在一个巨大的赑屃底座之上,墓志铭碑的总高为1.62米,其中墓志碑高1.1米,宽0.82米,厚0.15米。此外,在馆内还有一块“有宋故迪功郎颖川陈公之墓”的大墓碑,是与墓志铭同时在河南发掘出土的,两碑并陈,共同向参观者传递这位南宋有德者的信息,同时也体察出老百姓对其的敬仰之情和怀念之诚,故而树碑立传,永志纪念,不愧为一篇富有史料价值和对后人有教育作用的墓志铭范文。

 

【 字号:

返回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