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墓地 2035年左右中国进入重度老龄化,未来殡葬市场如何?
9月20日上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老龄工作进展与成效,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表示,具体来说,我国老龄化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和特点。一是老年人口数量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截至202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亿以上,占总人口的14.2%。
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二是人口老龄化区域差异大。从城乡来看,城镇地区老年人数量比农村多,但农村地区老龄化程度比城镇地区更高。按照2020年数据,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辖区人口比重超过20%的省份共有10个,主要集中在东北、川渝等地区。三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随着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应对任务很重。
人口老龄化,殡葬服务市场需求不断攀升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不是中国独有的历史趋势,而是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共同的趋势,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口老龄化,死亡率并没有没有特别显著的变化(2008-2021年我国人口死亡率在0.7上下波动)。但是,国人精神需求提升所推动的殡仪产品与服务的全面升级,和国家推动火化率提升所带来的市场增量是显著提升的。
国家政策层面是力推火葬的,未来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国内的火化率将会缓慢增长,长期政策引导下火化率提高带来墓园服务渗透率提高。
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对精心葬礼的期望更高,因而使殡葬服务的消费增加,特别是对高端服务的需求。
去看上市公司的年报以及各种产业报告,与人口出生相关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与人口死亡的生意却出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双双两位数增长,这足以说明问题了。
受殡葬服务市场向好推动,相关企业注册量不断增长。殡葬相关企业注册量企查查数据显示,殡葬相关企业注册量不断增长,2021年,中国殡葬服务及相关企业注册量为13819家,较2020年增长3777家。
殡葬业板块
据中国殡葬业协会的数据,殡葬服务业的市场主要分为四大块:
1. 遗体处理:遗体处理主要是遗体的火化。目前,全中国每年约有1000万人(2021年全国死亡人数1014万)去世,其中超过50%(2021年民政部公布全国火化率为58.8%)的人会选择火化,而这块业务主要由政府机构提供,定价受到严格管控。
2. 墓地服务:墓地服务主要包含的是墓地销售与地葬,这一块是私营公司参与的最多的,也就是葛优在电影中遇到的情况。目前墓地服务是整个殡葬行业占比最大的,约占55%以上。
3. 殡仪服务:殡仪服务指的是遗体处理,运输,出殡等服务。这一块主要是有政府所属的殡仪馆主导,私营企业参与受到限制。
4. 其他服务:其他服务包含殡葬产品的销售等。
而上面所述的四大块业务,构成了中国的殡葬服务业。
目前,中国殡葬服务业的规模在2000亿人民币左右,每年整个行业的增长预计是在15%以上。这主要来自我国老龄化的逐渐严重,据估计每年老龄人口的增速是16.5%。
殡葬业格局
殡葬业的市场格局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行业集中度低和企业利润高。
目前中国殡葬业,行业集中度极低,前五家(福寿园、广州殡仪馆、上海龙华殡仪馆、上海松鹤墓园公墓、上海海湾寝园有限公司)总和占比不到4%,而最大的福寿园占比才仅仅1%。
这主要来自于殡葬业属于地区性业务,大部分殡葬服务提供者都仅服务一个区域的,同时整个殡葬业的“现代化”才刚刚开始。
关于未来殡葬业,我的想法是,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而通过的方式就是收购。买墓地也是一种投资,未来同样的墓地可以卖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殡葬行业标准化
殡葬业大头目前都被政府垄断,殡仪馆单纯的火化其实是赚不了钱的,殡仪馆主要靠单间停放(追悼厅),鲜花布置,附带一些骨灰盒、纸棺等商品售卖挣钱。
老龄化时代来临,加剧了殡葬化的产业。但目前国内殡葬,特别是殡这块的发展水平远远达不到时代的要求。这么古老的行业竟然到现在还没有行业标准,民俗有差异是必然,但行业的标准一定要有。所以在中国死亡洪峰来临前,国内必定将涌现出标准化、品牌化的服务公司。
注:本文部分数据为预测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