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墓前凭寄:思亲最在清明时

墓前凭寄:思亲最在清明时

思亲最在清明时

    王维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对我来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思清最思是母亲。一年佳节有多少,清明时节欲断魂。”我所思的亲人中间,最思最念的是我的母亲。

    清明萌生思亲之情,是千年传统强大的心理感染力,也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引发的心理效应。春草枯了又青了,菜花开了又谢了,这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谁知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来。母亲的恩情天高地厚,无论怎样报答,也是永远报不了的。

    去年清明前夕,我回了一次老家。办完了各种杂事,春天的太阳已经缓缓西下了。我赶到母亲和姐姐的墓地,墓地里寂静无声。我走进墓园的大门,一步一步走近母亲和姐姐的墓地,心里沉沉地,鼻子酸酸地。我来到墓前,站好了,眼睛湿润了。我深深地鞠了几躬,然后默默地站在墓畔默默地静思。

    春色还没有灿烂,早春小草像稚童,只是露出了嫩嫩的芽尖,“草色遥看近却无”。我感到一阵心灵的颤动,一丝丝哀伤之情,一缕缕幽深的思念,隐隐地从心灵的地层中浮起,悄悄地浮上心头。我想起了童年时寒冷的深夜里,睡梦中传来嗡嗡的纺纱声或唧唧的织布声,想起了母亲最后一个春天里拖着病体给我缝补衣服的情景,想起了临终时妈要我给姐姐的孩子成个家、要把三个小梦培育成人的临终嘱咐……一幕幕往事,一齐浮上了心头,有的完成了,有的还没有完成。儿子奔忙时,你为儿担忧;孙儿幼小时,你为我操劳;如今,儿子有暇了,孩子成人了,你却远去了。

    我轻轻地向妈和姐诉说着孩子们的故事,梦诗梦觉长大了,成家了,有孩子了,梦蝶有了两个孩子,男孩上学了。阿华的孩子天鸣上中学了。我想象,如果她们听到这些信息,她们会感到宽慰。我没有诉说老家要动迁,怕她们为百年老屋担心。我没有诉说人生的苦痛,怕她们流泪。她生前为我担心得太多了。正如一幅挽联中说的,“清苦农家慈母心肠擎灯教子缓机杼,艰难时世书生意气风雨忧亲惊梦魂。”在墓前,我呆呆地待着,静静地想着。不知不觉地起风了,悄悄地下起了春雨。细雨撩人愁思,悲风催人泪下。我似乎又听到了深夜嗡嗡的纺纱声或唧唧的织布声,我仿佛又回到了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岁月。我痴痴地想着,竟吟成了

    一首小诗:

    独立墓园人声稀,春色寂寂忆旧年。

    潇潇寒雨声声诉,清明时节最悲切。

【文 / 诸 昌】

 

【 字号:

返回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