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墓园来源于突破传统思维
传统习俗中,不管是皇家陵园,还是老百姓的普通坟墓,都是属于自己的家事,每家只管给自己祖先的坟墓修墓培土,给自己的祖宗烧纸送钱,对于其他人家的墓地事务概不过问,更不用说给扫墓的人提供一些可供休息的公用设施了,所以,民间很多墓地给人的印象是荒芜和凄凉,更谈不上有什么文化含量了,这和中国人尊崇祖先的文化有点格格不入的感觉。加上经济条件限制,墓地环境美化自然得不到多少投入了。
随着城市公墓的兴起,其功能与过去那种分散于农村乡间的坟墓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首先,城市公墓是城市公共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承担着一定意义上的公共服务职能,作为城市居民的埋葬地,承担着特殊的城市服务职能;其次,由于城市居民人数众多,所以,到公墓里来祭扫的、安葬的、购墓的人群四季不断,客观上使公墓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就必须要对公墓环境进行建设和维护;第三,由于城市公墓是用于安葬城市居民的,长期的积累,使城市公墓积淀了大量的人文资源,城市生活说到底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总和,人们城市生活历程所留下的痕迹最后都被定格在墓园里,所以,公墓最终将承担起特有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最后,由于城市公墓管理的专业化,使得城市居民祖先生活的印记得到永久地记录,可以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为后世展示逝者,供后人凭吊和追思,并为生命对话提供了一个平台。
所以,城市公墓从单一安葬逝者的功能转变为承载更多社会、历史责任的功能,这为现代城市公墓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当人们认识到城市公墓有这么多的社会功能,可以承担如此之多的社会、历史责任,那么,公墓经营者和管理者就应当舍得对公墓环境、设施、文化进行长期的投入,所以的投入都将转变为城市公共财富的一部分。
提到今天的中国城市公墓,有必要提到上海的福寿园,福寿园成立已经19年了,就是这短短的19年,福寿园完成了从一个普通墓地到“东方最美墓园”的华丽转身,19年的开拓与努力,使福寿园成为集园林建筑、园艺景观、人文纪念、旅游观光、爱国主义教育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城市公墓。
如今,许多到过福寿园的人都为他的景色所感叹,但是这只是福寿园的外表,真正美丽的是他集多重功能于陵园的现代城市公墓的经营理念。中国的公墓业应当集体承担起更多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使公墓成为中国城市中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