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墓地:殡葬改革到底还是为了钱!
又是殡葬改革矛盾。
一条抢砸居民棺材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江西多个地方的执法人员到村里强行抢走居民的棺材,并放在一起用挖掘机捣毁,执法人员抢砸棺材的原因在于,江西吉安县推行了“零点计划”,全面推行火葬,遗体一律实行火化,实现火化率100%这不是推行火葬的第一起矛盾。2012年,河南省周口市为了推行火葬,340万座坟地被强制推平了200万座。
为什么推行火葬造成的矛盾这么多,还要强制推行火葬?
火葬改革
土葬,是中国历代以来推行的丧葬方式,让死者“入土为安”是一种礼法甚至孝道。而火葬,被当做侮辱手段,让亲人火葬更是不孝顺。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进行精神建设,除掉封建陋习、节省耕地、节俭丧葬费用,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151位国家高级干部倡议进行火葬:实行火葬,不占用耕地,不需要棺木,可以节省装殓和埋葬的费用,也无碍于对死者的纪念。
于是从1956年起,我国开始推行火葬
1965年,《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大力推行火葬、坚持改革土葬、不断改革旧的殡葬习俗、把殡葬事业统一起来四个要求,推行火葬成为一项工作任务。
文革结束后,土葬有所抬头。为了推行火葬,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第一个殡葬管理法规《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凡是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都要逐步推行火葬(少数民族的丧葬风俗除外),并强制要求国家职工火葬,不进行火葬的取消丧葬费和丧事便利,甚至还会遭到行政处分:在实行火葬的地区,国家职工不实行火葬的,不得享受丧葬费,所在单位也不得为其丧事活动提供方便。国家职工拒不执行本规定,情节严重、影响很坏的,应给予行政处分。
火化率由此一路高升,从1986年的26.2%增加到1997年的36%。
1997年国务院发布现行《殡葬管理条例》,其中第二十条进一步将强制火葬扩大到全体:
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
之后火化率更是连年攀长,到2005年已经达到53%。
一些大城市的火化率接近百分百。
为何暴力
但是,自2006年之后,火化率开始下降,2011年倒退至48.8%。
为了提升火化率,一些省份动用暴力执法。最著名的,是河南的平坟事件。
2012年,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河南周口市市政府发布文件,要求在3年时间内完成农村火化率100%。
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县提出用“一年时间完成三年工作任务”,开始了平坟运动:领导干部、党员、教师等公职人员必须带头平掉已有坟墓或把坟迁到公墓,不带头的直接撤职;不愿意坟被铲平的,强制铲平;留有一个坟头没平的,罚乡镇1000块。
于是周口市340多万座坟,在半年时间内被平200多万座。
这起事件的直接后果是,《殡葬管理条例》进行第一次修改,火葬还是要继续推行,但不能“强制”,第二十条中的“强制执行”被删掉。
不再强制执行后,全国火化率呈七十五度角下降,到2014年跌到谷底:47%。
民政局有点慌,在2014年的全国殡葬工作会议上又出了殡葬改革的新要求:扩大火葬区,精确到乡镇、村;2020年,火葬区火化率达到或接近100%;火化率和节地安葬率列入民政工作当年的考核范围。
于是各地又开始抓紧推行火葬,纷纷把火化率作为政绩考核。
安徽发布《安徽省殡葬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把殡葬管理工作作为年度工作考评和建设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重要内容。
黔西南出台《推行全境火化工作实施方案》,将殡葬管理纳入目标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工作实绩考核,火化区内季度火化率低于90%的县“党政一把手”,要被问责。
江西更急。2006年,江西的火化率为51%,到2016年,江西的火化率下降到28.6%,差当年全国平均火化率48.3%一大截。
于是江西把殡葬改革做为工作重点。7月份,把鹰潭、宜春、上饶、吉安4 个市调为火葬区,使江西全省变成火葬区。发布“零点行动”,从2018年9月1日零点起,不管身份和地区,一律实现火化率100%,主动上缴棺木的有奖,逾期的受罚,违反规定进行土葬的,拆除坟墓强行火化。
殡葬改革中的强制执行和暴力又开始抬头。
死人不能占耕地
推行火葬,一直和减少占用耕地绑在一起。因为土葬占地方,而火葬不占。
早在1956年多位领导人倡议火葬之初,就表明了土葬占用耕地、浪费木材。两年后,为了增加可利用土地,开始平坟开荒运动。
现行《殡葬管理条例》也规定,人口多、耕地少的地方应该火葬。
问题是,火葬真的能增加耕地吗?
2017年,全国人口死亡986万人,按照每人土葬占地5平方米算,全部土葬面积为4930万平方米,算下来也就7.3万亩。而2017年,我国的耕地面积为20.23亿亩。即使按照986万死亡人数土葬100年,到2117年,土葬占去的面积也不过730万亩,是全国耕地面积的零头。
何况200年左右,坟墓会沉入地表之下,原来葬坟的地儿,是能继续使的。
事实也证明,火葬和耕地面积的增减没必然关系。一份1998—2007年的耕地变化表明,多数地方的耕地面积都在减少,而同期全国的火化率却在连年增加,从1997年的35%上升到2006年的53%。一些火化率接近100%的地方,如北京、天津等地,耕地面积也并没有增加,而是一直在减少。
相反,火化率一直处于垫底水平的西藏、海南、甘肃等地,耕地面积反而有所增长。
为了增加耕地展开的河南平坟运动,事后河南省宣称平坟让耕地面积增加了3万亩。学者慕多生进行打脸计算:
以周口市为例,该市原有坟头约340万座,现已平迁300万座。其中,耕地中的坟头至多150万座,按每座2平方米计算,才复耕地300万平方米,约合0.45万亩。
即使每个坟头的占地扩大到5平方米,也不过才1万亩,不到河南省宣称的3万亩一半。而周口的平坟运动投入至少3亿,这些钱,需要坟地上的新耕地挣70年。
有意思的是,平坟后第二年河南省就被爆新农村建设工程烂尾,这些工程不仅占用了大量耕地,还导致损失600亿。
到底谁更浪费耕地?
死人生意
推行火葬的另一个初衷,是节俭。但现在的火葬,成本并不比土葬低。
火葬要花钱的地方一般有三个部分:
基本项目,包括遗体接运、冷藏、火化、骨灰寄存;
服务类的附加项目,寿衣、穿衣、净身、美容、礼仪队、灵柩、场地租用等;
实物类的附加项目,包括花圈、鲜花、铺盖、仪式、骨灰费、墓地等。
原本,土葬只需要买棺材、打造墓地、寿衣、仪式等费用。推行火葬后,不仅要运尸、存尸、火化,还要买骨灰盒、买墓地,加上一些地方只追求火化率,火化后仍旧实行土葬,连棺材费用都没省。
2014年,《大连日报》报道,一位大连市民操办母亲葬礼一共花了14万。
2018年,《新京报》报道,一位青岛市民给老人办葬礼花掉近10万,如果不交这些钱,还不给办火化证。
而2017年,中国的人均GDP才不过6万。也就是,一年挣的钱还不够给死人送终。
那为什么火葬还是要继续推行呢?
一些人觉得是因为死人生意。火葬背后,有一套殡葬服务产业链。
殡葬行业分为四大部分,殡仪服务、遗体处理、墓地服务和其他产品销售和服务。
除了遗体的火化服务只能由政府管理的火葬场进行处理外,其他各个环节都有民资参与。但是,民资只占很小一部分,各地民政部门下属的单位占绝大部分。
殡葬行业,一直都被叫做“暴利行业”。仅在民资参与度最高的墓地服务部分,一些民资公司的毛利润率就能达到近80%,更别说其他部分了。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