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墓地:【研究前沿】日本北海道札幌泷野灵园的启示
相较于起步较晚的国内墓园规划,国外的墓园规划及景观设计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实践经验。国外墓园有不少因其著名的景观和环境而变成旅游胜地的。在日本,也有这样一座真駒内滝野霊園(以下简称“泷野灵园”),它不仅是人们缅怀先人的场所,也是人们散步游览的公园,在城市绿化体系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泷野灵园位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市南侧,总面积为180万平方米,现内有墓地68974个,是日本北海道最大的陵园。泷野灵园墓地面积共250151平方米,占园区总面积13.9%。道路面积335720平方米,占园区总面积18.6%。公园绿化面积1112955平方米,占园区总面积61.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泷野灵园其实是一处营造为公园的陵园,园方秉持“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为北海道居民提供了花草繁茂、安心舒适的空间。
泷野灵园外接都市电车系统和公路,内部设有园区内公交系统沟通各个区域,为访客提供无障碍的出行环境。
进入泷野灵园正门,首先见到的是仿制的复活节岛石像“アイモ”,寓意将所有人的生活点滴传递给后代以作见证。石像内部也会开展面向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或生命教育,售卖文创产品等。
继续前行,可见到由安藤忠雄设计改造的景观功能区“头大佛”。以大佛为中心,周围空旷的广场由水泥建成了层层叠叠的山丘,种满了象征着无忧无虑的薰衣草。头大佛左后侧是头大佛御庙,用于骨灰保存和祭奠逝者。头大佛右后侧设有咖啡厅和花店,并售卖文创商品。
离开头大佛所在区域继续向墓区前进,道路左侧是仿照英国巨石阵建立的“巨石阵合葬墓”。逝者的骨灰埋葬于巨石阵内的草坪下,寓意在“大地仰望星空,在神圣的地方留下生活的见证”,永久纪念他们的存在。
继续向前,走过供养桥,就进入了墓区。墓区现共有三期,东北侧为一期,东南侧为二期,西北侧为三期。墓区中央设置有墓穴墓碑展示贩卖中心,访客可在此咨询、参观、选购、设计墓地和墓碑,完成后将由工作人员对墓地进行施工安装。
墓穴墓碑展示贩卖中心东侧为“滝之太陽殿”(以下简称“太阳殿”),即礼拜堂和整个陵园的管理事务所。陵园的行政人员在此办公,接待访客,提供各类相关事务的咨询,管理墓地,预定法会,对接安葬相关手续和支付管理费等。太阳殿内还配备了教堂、会议厅、咖啡厅、餐厅等设施,可用于举办法会和宴会,出售鲜花、香烛等祭奠用品。
太阳殿向东南方向,有一座泷野八角堂用于祭奠逝者。盂兰盆节等重要节日,泷野八角堂内也会举行法会和诵经祈福活动。
泷野八角堂西南侧则是“ふる里霊廟”故乡灵庙,是一座用于代替逝者亲属举行祭扫、祭奠的寺庙。同时,这里也接受壁葬和骨灰保存,此后工作人员会对骨灰进行祭拜供奉,花费为12.1万日币(7千人民币左右)。
泷野灵园的墓地仅占园区总面积13.9%,平均3m2/墓。其中包括上文介绍的巨石阵合葬墓和各种现代化的、形式优美的节地生态葬式和可循环利用的公墓。
巨石阵合葬墓很好地解决了骨灰最终去向的问题,使得几十年后的人们依然清楚故人所在。同时,巨石阵的标志性也成为良好的纪念物,让哀思有所寄托。当然,引用巨石阵这一形态是否是最佳方案依然值得商榷。
最早建设的一、二期公墓,名为“再公墓”,这里的墓穴实现了可循环利用。“再公墓”将会对到期或因故迁移、空出的墓地进行清理,将墓中骨灰移入巨石阵合葬墓中后再次开放,供民众使用。“再公墓”有占地面积为2平、4平、6平3种规格,欧式、日式等多种外观可选择。墓地价格在307600日币到1017600日币不等(约合人民币1.85万至6.1万),自第二年起收取管理费用3300-9900元不等(约合人民币198元至594元)。泷野灵园每年都会向社会公布可供申请的墓地数量,市民可报名申请,按照报名的先后顺序安排使用公墓。
泷野灵园的生态葬主要位于三期墓区,有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共计8个特色墓区。各个生态葬墓区以天空、北海道特色植物名命,如“天空守护者”“薰衣草守护者”“团栗社区”“玫瑰守护者”“樱花守护者”等。墓地规格从0.5平方米到6平方米不等,价格从39万到230万日币起(约合2.3万到13.8万人民币),选择众多,满足了家族、友人、丁克一族、孤老等众多社会人群的需求,并且多数提供永久供养、祭奠的服务。部分生态葬可在墓区内自行选定位置、设计墓地,很多人选择深埋或摈弃骨灰盒,以便埋入家庭成员的骨灰。这一操作方法赋予了园区生动的外观形态,提升了单个墓地的使用率,变相增加了可入葬人数。同时,很多生态墓区不立墓碑或小面积使用石材、采用融入植物景观的墓碑设计,有效减少了墓区“白色化”程度,更好地配合周边植被景观,贴合公园陵园的定位。
泷野灵园有一定数量的“设计墓”,墓主和遗属可自行设计墓地和墓碑的样式。每年,泷野灵园会针对当年建造的自由设计墓穴和墓碑进行考察评选,按照设计理念和施工完成度,表彰优秀设计和施工店家,鼓励大家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对石材店的工作的感谢。
针对日本当前老龄化、少子化、丁克和单身人士增多、将宠物当成家庭成员的社会情况,泷野灵园还开辟了宠物合葬墓、家族墓和小型化墓地,以及方便老人、残障人士无障碍通行的“无障碍通行墓区”,十分人性化,也契合当前日本社会的情况。
泷野灵园的“公园”特色不仅体现在品种众多且高质量的生态葬墓,而且在整体上也做足了规划设计。除了以花卉主题命名的生态葬墓区外,园区的植被种类以日本特色植物樱花、北海道特色植物薰衣草、日本月季、枫叶等为主要亮点,很好地满足了北海道居民的审美需求。5月的樱花、7月的薰衣草、8-9月的玫瑰、10-11月的红叶,漫长冬季的雪景,随不同时节而变换的不同景色也能吸引逝者家属和市民在不同时期前往祭拜,将悼念先祖的活动与赏花郊游融为一体,这种做法也依靠景观设计和人们的植物偏好实现了人群分流。
在营造优美的公园陵园之外,泷野灵园致力于用鲜花祭奠逝者,由此开发了“花参道、花手水、花法要”三项特色活动,吸引了大量访客。在头大佛殿前、头大佛殿内、泷野八角堂内和太阳殿内,人们用鲜花承载大家的祈愿,祭奠逝者。
泷野灵园利用自身优势,展开了“度假葬礼”。以无数薰衣草盛开的头大佛殿的山丘为首,巨石阵、复活节岛石像等景点、四季分明的美丽花朵和绿色植被的肌理,将整个陵园打造成一个鲜花环绕的度假胜地。在这里可以释放心灵,与逝者做告别,并享受与家人同行的珍贵时光。在花期,园内开展“薰衣草祭典、御灵祭”等各类活动,让陵园成为一个环境清新优雅的地方,在祥和的氛围中完成葬礼和祭拜。
很多人反映说:“我想放松一下,所以我带了一把野营椅。我举起香,一边吃供奉的糖果,一边和父母一起度过时光,直到蜡烛的火焰熄灭。”“我不仅会在盂兰盆节和中元节来,而且会根据樱花的时间、薰衣草的时间来祭拜、赏花。”“我们无所事事,在坟墓前度过,在咖啡角喝咖啡,休息一下。”
通过泷野灵园的案例,笔者得到三点启示,希望为今后的陵园、墓园规划提供一些思路。
第一,明确陵园在骨灰保存和埋葬功能之外的功能。不管是公园,纪念场所,观光地,还是其他?任何一种额外的功能都需要符合城市和民众的需求,尤其要明确自身在整个城市中承担的角色定位。定位的不同决定了园区在城市中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呈现形态和对接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定位也相对限定了园区内部墓区的规划,是采用自由活泼的网格化设计,还是庄严的轴对称设计;墓区的规划又影响到内部道路的形式与规格,从而满足游人容量和功能分区的需求,承担起连接各功能分区、组织人群活动的导游线的任务。
第二,注重景观与生态葬的连接。应当多利用本土的特色植物作为生态葬的主角,营造具有地域性和归属感的环境;配合使用能提高绿地生态功能、创造生态多样性的植物,构建多姿多彩的生态葬景观。同时要注意按照植物特性在墓园格局中不理想的地段和区域进行种植搭配,实现秩序重组和调整改造,使其生态结构、外观形态和色彩搭配趋于完善。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墓园从根本上改善石碑林立、千园一面的问题。
第三,将墓园作为时代文化和未来愿景的投射。目前,大部分墓园多以儒家孝道和风水文化来表现传统的墓园,忽略了从多方面建设具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墓园。我们的墓园也应当聚焦当下的社会情势,前瞻性地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从生态、艺术、人文、功能和经济性入手,动态调整墓园的设计;美化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结合生命教育,充分发挥现代墓园的多重价值,使其成为集文化、生态与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场所。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