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墓地 | 国有殡葬事业单位面临的问题和市场化改革的思考
殡葬服务市场管理的失灵状态
失灵首先表现在殡葬服务非法经营现象的大量存在。比如无权经营的公益性公墓在出售墓穴;未获殡仪馆经营资格的机构在运输和出租冷藏棺。
未获许可的殡葬用品商店在出售骨灰盒甚至是迷信的殡葬用品等等。
以清理非法公墓为例,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发文,要求禁止所有未经相当行政级别批准的公墓开展经营活动,但是各地形式不容乐观。
如果认真对非法公墓(未经许可而经营的公墓)的数量作一番统计,相信数量之巨会使局外人感到十分惊讶。非法公墓的禁而不止,扰乱了公墓的正常经营秩序,侵害了墓地消费者和合法经营者的权益。
失灵也体现在殡葬服务市场的无序。比如塔陵的非法传销活动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公墓不顾墓穴关于面积、期限、预售对象等销售限制的规定,进行自由销售。
相关殡葬服务公司的非法定价、擅自收费甚至价格欺诈;服务公司之间为争夺市场的恶性竞争等等。
近年来尤为突出的是,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为了抢夺“尸源”不择手段,影响了医院、殡仪馆等机构的正常运营秩序。
从经济学观点看,管理部门在殡葬市场管理方面的失灵,也是由于公共政策的失误和“寻租”行为引起的。
在殡葬服务市场的管理方面,当管理部门职权扩大和干预增加时,会带来“租金”形态出现的经济利益,管理部门利用行政管理创造不平等的竞争环境来维护一部分人租金。
寻租的结果是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公平、公正和声誉的丧失,市场秩序的紊乱。
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制度不落实,或者制度不健全,内控制度明显滞后;内控的评价和监督也不够。
殡葬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这种状况,极大地影响了服务质量的提高,许多工作人员长期养尊处优,面对客户服务态度低劣,服务素质低下,人们群众意见很大。
同时还缺乏能够放置骨灰的公益性骨灰堂以及相应的存放墓地,而在绝大多数的农村就更是缺乏。
除此之外,在有公墓的地方相应的管理也不是很好;现在还出现了豪华墓地,甚至在利用广告宣传,屡见不鲜。
诚信危机,近年来,随时市场化的运转,殡葬业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也时常见诸报端:先有各地塔陵传销,使得成千上万的人上当受骗。
后有个别殡仪馆在殡葬用品上的强行搭卖、模糊销售、捆绑消费等,收到公众舆论的激励抨击,导致殡葬服务单位的信誉下降。
殡葬业不时进入投诉热点行列,问题涉及价格、不公平交易、非法经营等方面。人们对殡葬业的诚信的呼唤函需殡葬服务单位引起重视,否则将引起行业的生存危机。
主要存在的问题
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不尽如人意,许多殡葬事业单位对管理即内部控制认识不确切、不完整,有些负责人自我约束不够,存在道德风险;违规经营成为谋求小团体利益的手段。
在具体执行或查处违法行为时,必须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执法,而相关部门由于对各部门法规的理解不同等原因。
在殡葬服务体系方面不够健全。殡葬行业的基础设施没有相应的跟上,以至于配套服务不足。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