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墓地 | 树葬正在迅速兴起!网友:不用买墓地了
树葬究竟是怎样一种形式?所有人群都能接受树葬吗?国家又为什么要大力推行?上海墓地网小编今天和大家聊聊树葬。
古今树葬大不同
在我国传统的丧葬文化里讲究“入土为安”,即只有将逝者埋入土里才能使其“落叶归根”灵魂得到安息。《吕氏春秋》有云:“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不忍为。
这说明安葬逝者入土是一件关乎人情伦理的大事,违背这项礼制无异于离经叛道。
农耕社会的土地是稀缺资源,将死去的亲人埋入一处风水宝地,是人们表达心中敬意的方式。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故去者葬于厚土之下,活着的亲人也能因此缓解心中的悲痛,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土葬也因此成为所有丧葬形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甚至有许多豪门大户拥有自家的墓园,孔圣人的家族延绵千年,“至圣林”就是孔氏后人的私人墓地。
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家族墓园占地3000多亩,光围墙就长达7千米。由此可见,土葬在古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样都是“入土为安”,与土葬截然不同的现代树葬则绿色文明得多。
现代树葬指的是将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埋入地下,但不修垒坟头、不兴建围墙,而是在上面栽种各种各样的树木。
这是一种先进的殡葬形式,让逝者以一种体面且全新的方式继续延续他们的生命。
进行现代树葬的那部分地区往往会被建设成公益性墓园,与美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每一株千姿百态的雪松香柏、丹桂芳樟下面都埋藏着一位逝者的亡灵。现代树葬既能满足人们的殡葬需求,又能美化环境。
为现代人所熟知的树葬是经过长年累月的“取其精华,去其槽粕”进化而来,和古代树葬有着天壤之别。
古代树葬又被称作“露天葬”,这种丧葬习俗只流传于部分少数民族之间。
他们认为森林里天然圣洁的环境会将逝者的灵魂洗涤干净,帮助逝者超脱出肉身的束缚获得极乐往生。
古代树葬的形式繁多,有的会在树上挖出一个树洞用作遗体的棺材,时间一长被挖洞的树干会自动愈合。
看起来就仿佛逝者被树干吸收,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一般。印度尼西亚迄今为止还有部分村落保持着将夭折婴儿的遗体包裹好,然后埋葬在树洞之中的传统。
除了利用树洞安葬,部分地区的人们在为逝者进行树葬之前,会用雪水或者河水将遗体清洗干净。
紧接着就用桦树皮或者棕榈皮将遗体包裹起来,利用藤条将遗体安置在参天大树的树杈上,这样可以避免遗体被野兽攻击。
还有的地区会在两只树杈之间用木板搭建出一个小平台,上面会铺上树枝用来放置遗体。
古代树葬会在树上悬挂一个木牌或者放置一块石头,上面简单地写明死者姓甚名谁以及生卒年份。
现代社会这样原始的丧葬习俗已经几乎绝迹,让生命回归大自然有更文明的方式,现代树葬更符合人们的观念和需求。
推行树葬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任何新鲜事物被人所接受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我国推行树葬的进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对于树葬绝大部分都是持抗拒态度,认为这种丧葬方式方式不吉利,更有甚者觉得这是子女在敷衍自己。
根深蒂固的丧葬观念使得树葬一开始受到冷遇,只有一些孤寡老人才会进行树葬。树葬一度被嘲讽为是“便宜葬”,选择这样下葬是自暴自弃,是不尊重逝者。
要更好地推行树葬就得从最根本处下手,日久天长地一点点改变老年人的传统观念。不可以一味图快,直接把除了树葬以外的其他丧葬形式全部“一刀切”。这样只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侮辱。
全国各地为了提高人们对树葬的关注度,陆续出台了多项补贴政策。各地的补贴标准大同小异,基本上逝者家属如果选择树葬的话都能拿到1000元至3000元的直接补贴。
提供树葬场所的公墓单位也将获得500元的奖励金,以此鼓励其他公墓单位扩大树葬场所的开发量。
为了让树葬更好地契合不同人群的需求,城市树葬和农村树葬也不尽相同。在城市中进行树葬以后不能竖立墓碑,树干就是逝者的墓碑。可以选择直接把骨灰撒至树下,或者将骨灰放入骨灰盒再埋在树下。
树葬陵园将会被以森林公园的模式经营,每棵树都会有自己的编号,由专业人员上传至电脑统一管理。
后续的墓区打扫和树枝修剪会有相关工作人员承担,家属完全不用操心。
政府费尽心思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早日将树葬等生态葬礼推行至五湖四海,好在年轻群体对树葬普通接受程度较高。
尘归尘土归土,以树代墓才能落叶归根
根据最新统计人们对绿色殡葬态度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过60%的网友表示支持现代树葬。
年轻群体的丧葬观念与上一辈相比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认为不应该因为自己的身后事麻烦活着的人,树葬是很酷的一种选择,很多网友称:不用买墓地了。
其实人世间的生离死别从未停歇,历史的车轮将会永不回头地滚滚压过每一个人。
不论是赏心悦目的树葬还是传统郑重的土葬,一切的形式都是为了让逝者往生,让生者安心。
目前为止我国还并未完全取缔土葬,规定暂时不具备生态葬条件的部分地区,可以继续实行土葬。但显而易见的是,树葬成为主流丧葬形式已经是势不可挡。
树葬可以与传统孝道共存,所有仪式都是外套,爱与怀念才是葬礼的内核。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