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墓地 | 免费提供墓地和骨灰盒,这个县6年的殡葬改革怎么样了
上海墓地网消息,殡葬改革始终是舆论场关注的话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提交了“加大殡葬行业改革”的议案。他建议,应加大殡葬业立法研究,尽快出台《殡葬法》,规范行业乱象,为离世的人提供免费墓地和骨灰盒。
2017年,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就开启了这样一场改革。具有当地户口、在沂水去世的民众,其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公益性公墓墓穴费、墓碑使用费、碑文刻制费全部免除,逝者统一免费安葬在公益性公墓,相关费用由县、乡两级财政承担。
中国已进到深度老龄化社会,并且,仍在进一步加剧。湖北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德富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中国成立至今,有过几次人口出生高峰,从年龄看,未来三十年正是人口死亡高峰(75岁以上的人)。这个背景之下,殡葬改革尤其受关注。
国家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沂水从政府职责入手,率先在全国实行殡葬综合性改革,让殡仪馆回归公益,建立基本殡葬服务制度,由政府免费提供,由乡村干部为每位逝者举行追思会,推行“惠民礼葬”,这一模式值得肯定和推广。
不过,外界审视沂水殡葬改革时,一方面是其早已实现百分之百的火化率让其他地区难以立刻效仿;另一方面,财政也是焦点,全免费的全链条改革,其他地方财政负担得起吗?
王金华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其实账是大致固定的,年均死亡人数不到千分之七,各地区死亡人数比较稳定,火化费、遗体运送费、暂存费、骨灰盒费等费用都可以测算。
从全国来看,王金华认为,基本殡葬服务由政府免费提供,各地是可以做到的,财政完全能够负担,即使财力较弱的省份也完全有能力承担。现在国内有九个省份已实现殡葬基本服务全免费。他相信,财力不是主要问题,最重要的是决心问题、认识问题,是移风易俗的观念问题。
这事实上关涉到了殡葬改革至今仍然受争议的最核心议题。一位该领域的研究专家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指出,殡葬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社会改革,涉及政府、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三者要实现良性互动,才能推动殡葬改革顺利发展。他说,在满足民众基本殡葬服务需要的同时,如何满足居民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也是值得考量的。
曾任中国殡葬业协会秘书长的孙树仁同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殡葬的重要属性是民生,本质属性是文化,现代殡葬礼仪形成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后,改革的杂音会小很多,民众的接受度也会更高。
他认为,殡葬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三性”,即生命的尊严性、死亡的平等性、服务的公共性。所谓尊严性,是指对生命要尊重,死亡要有尊严。平等性是指人的生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自然属性上,对遗体的处理应该是平等的,不再占用自然资源,为子子孙孙繁衍生息提供发展空间。另外在服务的公共性上,政府买单让民众不会就此攀比。这“三性”是密切相关的,缺一不可。
孙树仁进一步补充说,殡葬改革不应强求某种模式,可因地制宜、百花齐放,但不管创造什么模式,三个底线得守住,也就是节地、生态,以及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为子孙后代负责。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