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上海墓地 | 殡葬服务业的兴起

上海墓地 | 殡葬服务业的兴起

  所谓殡葬服务业是指以殡仪馆、公墓、火化场为基础设施的职业阶层。它的出现与城市的发展、社会的分工、工商业的活跃等条件相联系。在城市,旧的宗族结构被打破,由于操作的复杂性、人们对丧事的忌讳等,邻里相帮已难以满足要求,于是经营性的殡葬服务业便应时兴起。殡葬服务业的一般目的在于通过给丧户提供优质的殡葬服务从而为他们提供治丧的方便,减少由于丧事而造成的悲痛感和不愉快感。

      旧时曲阜殡葬服务业称为“杠业”或“杠行”,其店铺称“杠房”。杠房备有丧车、丧杠、棺荐、仪仗鼓吹、殡仪服饰、纸钱等殡葬用物,或租赁或出售,有时还承办殡葬事宜。

      清末民初,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产生了新式的殡葬服务业,殡仪馆、公墓、火葬场相继出现," 1844年出现了第一个由外侨开办的公共墓地一一山东路外国公墓,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最初的殡葬服务设施。”但由于当时曲阜相较其他大城市较为闭塞,这种新式的殡葬服务业在曲阜并未出现。建国之后,在国家领导人倡议之下开始实行丧葬改革。曲阜于60年代开始改革殡葬制度,新式的殡葬服务业也应运而生。60年代,曲阜以自然村为单位建立了集体公墓,时至今口,发展为八宝山公墓和防山陵园两座大型公墓。1975年于今曲阜旧县村东岭设立曲阜火化场,1976年启用,后经改建、扩建,设施日渐完备,1989年增建殡仪厅、骨灰堂、冷室等。除此之外,曲阜殡葬服务的管理也口趋专业化。1987年成立曲阜殡葬管理所,“省民政厅在曲阜召开全省红白事理事会工作经验交流会,推行红白理事会工作。”现如今,以曲阜市殡仪馆和八宝山殡仪馆为代表的曲阜市殡葬服务业开展出一套以确认死亡、殡仪接待、遗体接运、遗体保存、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处理,直到殡仪结束的全程化服务,充分反映出建国之后曲阜殡葬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殡葬服务业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窗口,透过殡葬服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社会风俗和追求倾向,也充分反映出建国后殡葬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 字号:

返回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