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墓地 | 我买不起这里的房,更买不起这里的墓
相比起上一辈对死亡讳莫如深,年轻人们的态度更加坦然。awsl(啊,我死了)成为B站评选出来的“年度弹幕”,“90后、00后已经立好遗嘱”、90后好友相约为自己购买联排墓地等话题也时常在社交媒体出现。
可天天将“死”挂在嘴边的90后也许不知道“死”一次得花多少钱。
墓地如今贵到什么地步呢?也许需要贷款才能入土。
清明节期间,云南一陵园——昆明晋龙如意园还打算和云南西山北银村镇银行联合推出“墓地按揭贷”,最高可贷款20万元。网友直呼“活着还房贷,死了还要还墓贷。”也有人认为这是在贩卖死不起的焦虑。
可无论如何,墓地的高价是实实在在的。
目前中国还没有权威的墓地价格公示平台,但我们可以从互联网选墓平台公布的价格一探究竟。
由于土地紧张,2018 年民政部发布新的殡葬管理条例,埋葬骨灰的单人或双人墓地面积都不得超过 1 ㎡。
根据上海墓地网提供的2023年上海公墓价格,即使每块墓地按1平方米来算,上海郊区的热销墓地均价都达到20万元/㎡。
在这些高价墓地中还是有一些较为“平价”的墓地。但因为受传统“厚葬”观念影响, 很多墓地的最低价往往成为了一个参考值,很少有购墓者很少去买这些价钱最低的墓地,觉得在这方面省钱,既对不起死者也无法面对生者。
需要注意的是,你花的这个价格并不是将这块墓地买断,只是凭借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明租了下来,租期为20年,一般还需要支付管理费,约墓地价格的5%。20年到期后,需要再次支付费用,进行续租。
中国的公墓在改革开放之后开始步入市场化,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类。前者由村委会筹建,为了鼓励农村居民改土葬为火葬,农村村民凭农村户籍可无偿使用;后者则像楼盘,向城市居民有偿供应。
改革开放后,人口开始自发往大城市聚集,城市墓地逐渐供不应求,价格从这时才开始水涨船高。
2017年,上海墓地单价超出房价4倍。2023年,上海墓地网数据显示,福寿园双墓价格25万元起售;长安公墓双墓18.2万元起售;清竹园双墓16.29万元起售。
当大城市里“一墓难求”,买不起的普通人只好曲线救国,跑去周边城市企图捡漏。上海的跑去太仓,苏州安葬。
而这种无奈又迫切的需求更加刺激了墓地市场的漫天要价。如今高价墓地的现象在二三线城市也十分普遍。据媒体报道,贵阳的情况类似,均价在2万元至4万元之间,哈尔滨墓地的平均价格也在这一范围内,均价3万左右。太原的墓地起步价就是万元,中档墓地的价格也攀升到了2万元至6万元。在此之前,曾有当地媒体报道,豪华墓地价格达到几十万元。
“天价”墓地价格可能还会上涨
在未来,随着墓地越来越紧缺,价格也许只会越来越高。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老龄化社会。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到了10%,那就是老龄化社会。1999年,中国就达标了。
随着人口逐步老龄化后,国内死亡人口已近千万人。2019年我国粗死亡率达到7.14%,较2000年的6.45%明显提升。
一方面,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死亡人口的增加,社会对墓地的需求只会更高。
但另一方面,多家公墓早已无墓可售。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农业耕地面积持续紧张,2008 年及之前一度接近土地规划红线。
由于农业、林业、建筑、水利等主要用地方向面积均需要保障,殡葬用地是可以通过加强火葬等方式进行缩减的,因此控制殡葬用地为缓和土地紧张的措施之一。
近年来国内对殡葬土地使用政策持续趋严。在死亡人口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公墓单位数量不增反降。北京、上海、南京等多地更是已经停止审批建设经营性公墓。
据民政部发布的《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2012~2013)》,全国大部分城市的现有墓地都将在10年内用完。
希望逝者安息,一块墓还远远不够
面对着越来越贵的墓地,人们并不是只有“入土为安”这一个选择。
2016年2月,民政部、发改委、科技部和财政部等下发《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开始大力推广生态葬。生态安葬主要包括树葬、海葬、花坛葬、壁葬、草坪葬等绿色生态殓葬方式。
节地安葬,最高的费用不会超过万元。
但要接受这种方式,对中国人来说并不容易。
在中国传统丧葬礼仪中, 基本信念之一就是“不死其亲”。换句话说, 就是不把死去的亲人当做亡人, 而是把他视为灵魂与肉体仍然存在的活人, 具体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事死如生”。
除了大气的墓地,还需要守灵狮、床、香炉、摇钱树等装饰品、寿衣、骨灰盒,以及礼仪费、火化费、安葬费、安葬车等等,方能构成一场体面的送别仪式。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