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墓地:专为海葬而设计的墓葬纪念馆
上海墓地网报:近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欧阳雨婷同学凭借参赛作品《浮生释界——海葬葬仪纪念馆设计》获得“亚洲设计学年奖”文化空间最佳设计奖金奖。这组作品考虑到殡仪馆的资源环境问题,认知问题,空间排斥问题,以及情感问题等诸多痛点,重新定位了国内殡葬空间设计。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为什么欧阳同学要选择做殡葬空间呢?毕竟殡葬馆是一个气氛沉重的地方,从这个领域下手进行规划与设计貌似有些不容易,但欧阳同学正是基于现在国内殡葬行业的现状,最终定位于殡葬空间这一方向的。欧阳同学认为,失去至亲的人们参加葬礼送别的心情都是沉痛的,紧接却着要被迫面对高昂的丧葬费用,冷漠的藏仪环境,商业化形式化的葬仪过程,繁杂的后续事务,整个流程的感受极端恶劣,只会让悲痛的心情雪上加霜。所以,欧阳同学想到了“关怀性新型殡葬空间概念设计”的理念。针对资源问题,欧阳同学了解到传统墓葬会破坏环境,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
另外在认知上,大家对殡葬馆、对涉及死亡相关的事宜都有排斥恐惧心理,使殡葬空间的“负魅场效应”极度辐散着周边的环境,严重影响到周边商业空间的经济利益。而在情感上,只有形式没有内涵的商业化葬礼也会导致人们对死者情感的表达大打折扣。欧阳同学想设计的是一座地标性的殡葬建筑,赋予殡葬建筑新印象,树立庄严唯美的海葬送别形象,向生命致敬。同时这也是一座有情怀的殡葬空间,它给予使用者情绪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个安静冥想暂时避世的空间,也为送葬者提供一个朴实缅怀亲人的空间,引导逝者家属正视死亡,缓解悲伤,释怀情绪。殡葬空间的的形态取样于海岸上的礁石,建筑造型元素形式感鲜明,沉稳朴实。空间的入葬方式为海葬,因为大海无边无际,空虚神秘,广于接纳每个漂泊的"灵魂"。除此之外,欧阳雨婷从洋流和季风等方面深度调研,最终将殡葬空间选址于山东省附近竹岔岛——一座宁静秀美,资源丰富的小岛。
不得不说,真的很有设计感和美感,墓葬空间的设计在保证了实用性和功能性的基础之上,要更加关注视觉性和体验感受,毕竟墓葬空间与其他空间多了一份情感的驻留。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