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今天,我们不会忘记--南京举行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今天,我们不会忘记--南京举行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南京举行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今天是2014年以来的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市政府此前公告,今日10时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南京将全城鸣笛致哀。当天,多项有关活动也将举行。 2016年12月5日,南京艺术学院的大学生展示国家公祭日主题海报作品。中新社记者泱波摄

  【公祭日:公祭仪式、烛光祭等活动多】

  据上海墓地了解, 南京市官方公告介绍,在公祭仪式现场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之后,全市主城区范围内道路上(不含高速公路、绕城公路、城市高架、隧道)行驶的机动车(正在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除外)应当停驶鸣笛致哀1分钟,火车、船舶同时鸣笛致哀,道路上的行人和公共场所的所有人员(正在从事特种生产作业的人员除外)也同时就地默哀1分钟,致哀1分钟后恢复正常。

  除了公祭仪式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则安排6项悼念纪念活动:

  一是举行下半旗仪式。今天早晨7:00,在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

  二是南京市部分区同步举行悼念活动。上午9:30至10:30,在南京市17个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12个社区和部分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步举行悼念仪式,并组织开展青少年公祭诗歌朗诵活动。

  三是举办国际智库交流活动。下午14:00,在纪念馆举行“记忆与和平—南京大屠杀史学术年会”,邀请部分国外专家学者、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以及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专家学者参加。

  四是组织“世界和平法会”。下午15:00举办,地点在纪念馆遇难者名单墙前,参加人员为中日韩和两岸三地佛教界人士代表、南京市五大宗教界人士代表及信众代表。

  五是举办“烛光祭”活动。晚上19:00举办,地点在纪念馆祭奠广场,参加人员为出席公祭仪式的国际友人、港澳台同胞代表、同类场馆代表和南京市各界群众代表。

  六是全国抗战主题纪念馆和部分城市同步举办纪念活动。公祭日当天,由中国纪念馆专业委员会牵头,在全国抗战主题纪念馆举行纪念、悼念活动。

  上海墓地:回顾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使30多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惨遭杀害,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留下了终身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目前仅存的108位大屠杀幸存者是那段惨痛历史的活证,15处遇难同胞丛葬地是对日寇恶行的无声控诉,这段历史我们永远铭记。 79年岁月流逝,今天是第三个国家公祭日,去看看我们的同胞吧,愿逝者安息,生者节哀。

  幸存者

  如今,在世的幸存者已经越来越少。2016.11.26,89岁的张福智老人离世后,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剩108位,年龄均在80岁以上,至今他们还清楚的记得那一天的情形,短短一天成了他们内心一辈子的伤疤。 94岁的马秀英奶奶,1922年出生。1937年冬,家住南京汉中门附近南卫巷的马秀英一家惨遭屠杀,18岁的三哥被日军拖上汽车带走,从此下落不明;马秀英与母亲逃进难民区后得以幸存。 91岁的李高山爷爷,1925年出生。1937年冬,只有十三岁的李高山作为士兵参加了南京保卫战,被日军抓捕后死里逃生。1996年12月,李高山赴日证言,揭露当年侵华日军犯下的罪行。 93岁的易翠兰奶奶,1923年5月6日生于南京老城南。1937年冬,易翠兰被家人在脸上涂满锅灰装扮成男孩,辗转在五台山难民区和金陵女子大学难民收容所避难。虽然最终从血泊中死里逃生,但她因遭日军用枪托殴打,落下终身病根,经常疼痛难忍。如今只能依靠制氧机缓解呼吸困难的病症。

  葬地

  2006年,南京大屠杀中主要的15个丛葬地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控诉侵华日军、激励后人强国的历史遗迹。1937.12.13,日寇攻陷南京,对已被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和平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受害者遗尸枕藉,盈衡塞道,直至蔽满江东河面。随着时间推移,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墓地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发现。

我们可以忘记仇恨!但不能忘记悲伤!更不能忘记历史!壮哉中华! 与国无疆!

 

【 字号:

返回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