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墓地|【人文】阅读一座墓园(滨海古园)|上海故事:让浮生有迹可循,思念温暖皈依
上海墓地网 2024-2-7
细想来,古园是另一种形式的博物馆。任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爱恨悲欢生死流转,古园以自己的方式将时光、记忆记录珍藏。
珍藏的形式多种多样,墓碑形状、图案,碑上的名字、铭文,点滴都是透露光阴故事的蛛丝马迹。岁月沉积,随着墓碑增多,故事也渐多。久之,听故事者成了书写者。有时,墓区在建造之初便已约定好主题,经由悉心规划,铺陈好相适意境,静侯故事的主人。典型如上海故事主题墓区,围绕“上海故事”主题谋篇布局,依托视觉冲击力强劲的雕塑、建筑,将故事缓缓展开在杭州湾畔一片开阔的绿茵草地。
沿着申江景观河一路自北向南,熟悉的城市地标建筑逐一映入眼帘。外滩海关大钟、外白渡桥、外滩天文台……黄浦江畔一路陪伴城市经历风云变幻的建筑,以较高还原程度仿建,带着一片历史沧桑,彼此默默守望。石库门样式的砖墙将墓区内外隔绝,墙内循环播放怀旧歌曲,低吟浅唱那段交织着时尚繁华和风雨沧桑的流金岁月。
霞飞里、渔阳弄,淮海弄,永安坊……墓区内区块划分及取名借鉴旧上海里弄文化,一个个名字光只是念,就足以触发老上海人的怀旧情怀,勾起满满的回忆。老上海风情雕塑群则对光阴作了更细致的描画。雕像群中一个个为生计忙碌奔波的普通人,神情、姿态生动自然,让人仿佛亲见当年的人情风貌。草地上停着一辆老上海有轨电车,移步上车,隔着车窗遥望“外滩”,一时恍惚,人随着列车穿越时空,已然置身那个浪翻浪滚的风云码头。
往事终成陈迹,徒留眼前岁月。当人置身上海故事主题墓区,极目远望,常觉对光阴流逝生死更迭有了更深刻的觉知。抽回目光,细看园内各景,又可察觉生命的真切可爱。触目所及,万物有情,一份份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时空记忆在这里留存,汇总成一本美好精致的“上海故事”。
流光容易把人抛,时光从来不可追回。失去等闲寻常,人却心有戚戚。生命归于何处?弘一大师于临终前写给友人“问余何适,廓而忘言”。死亡是一份不知所终的失去,死者何适,生者又将何适?生死这一高深难辩的哲学命题常常让往者凄惶,生者茫然。
于是,墓园从来有着自己独特的使命,既安置逝者的“身”,也安放生者的心。死生事大,多言枉然。于是如上海故事主题墓区,墓园将对生命的关怀倾注一方热土,精心构筑如诗旧梦,将回不去的旧时光截留,为往生者营造一个安栖之地。同时,为失去提供治愈之境,供人们埋下点滴旧事,埋下浓密思念,将离开的人,溜走的光阴,细细珍藏。借此,于一片无边岁月中,让浮生有迹可循,让思念温暖皈依。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