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上海墓地|“骨灰房”背后的成因是什么?

上海墓地|“骨灰房”背后的成因是什么?

上海墓地网 2024-4-11

一些城市的居民开始购买商品房用作专门放置骨灰盒的“骨灰房”,尤其是在一、二线大城市中,由于墓地价格昂贵、管理费用高昂且租期短等问题,人们转而选择在较为偏僻且价格较低的小区购置房产安放骨灰盒进行祭奠。然而,有人指责‬“骨灰房‬”不仅‬违背了‬公序良俗原则,也‬违反‬了‬《殡葬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呼吁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商品房用作骨灰盒安放的现象进行规范和管理。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对丧葬行业的收费乱象进行整治,以根本解决问题。

“骨灰房”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由于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纷纷涌向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激增,土地资源变得极其宝贵。传统的墓地占地面积大,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尤其在一线城市,土地的稀缺使得墓地价格飞涨,成为普通家庭难以承担的负担。以北京为例,一般的墓地价格超过10万元,而稍好一些的甚至超过20万元。相较于昂贵的墓地“骨灰房”更具性价比,同时也能够为逝去的亲人提供一个“安息之所”。

通常,墓地只有使用权,而不是永久产权。随着我‬国土地价格上涨,墓地价格也水涨船高,尤其体现‬在大城市中‬。我‬国的公墓分为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两种类型。公益性公墓是为村民提供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受户籍限制,不得对外销售;而经营性公墓则是为城镇居民提供安葬服务的公共墓地,销售范围更广。根据我国‬民政部颁布‬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经营性公墓的墓穴管理费一次性收取最长不得超过20年。到期后,若长时间逾期不交管理费,墓园有权按无主墓穴、骨灰进行处理。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加剧了对墓地的需求。老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人口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死亡人数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对墓地的需求。在许多城市,传统墓地不仅价格高昂,而且还伴随着高额的管理费用和维护成本。传统墓穴一般只能容纳两个骨灰盒,而购买墓地更是价格高昂,起价就达到十几二十万,并且墓地供不应求。相比之下,骨灰房的总价在20到50万左右。一间骨灰房可以容纳一个家族的骨灰,并可用作祠堂。与墓地使用期限仅有20年且到期后需续缴管理费相比,房产至少拥有70年的产权。

“骨灰房”现象背后隐藏的更深层次问题是当前殡葬服务体系的不完善。尽管我国‬在2016年发布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采用生态安葬方式,如树葬、海葬和草坪葬,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激励政策,对实行生态安葬的个人或家庭给予奖补。但据‬新华社星期四报道,选择生态安葬的比例仅为3.2%,这表明这些措施的成效有限。大‬部分家庭出于对传统“入土为安”观念的坚持,不愿意选择海葬树葬等更经济环保的方式,因此“骨灰房”成为了他们的折中选择。

“骨灰房”虽源于民众对墓地高昂价格的无奈之举,但当前的法律法规并未对个人购买商品房用于放置骨灰盒的行为做出明确的禁止或限制。毕竟,房子是为活人设计的居住空间,当被改变用途用于存放骨灰时,无疑等于‬改变了住房用途实质上违反了土地使用规定和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利害相关人‬有权‬要求物业公司或法院介入,要求‬恢复房屋原用途并索赔。《殡葬管理条例》也规定,丧事活动不得干扰公共秩序或侵害他人权益。尽管有观点认为,存放骨灰并不影响他人生活故不构成违法,但如果影响他人或将房屋用于经营,则明确违法。

在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态度往往是庄重和敬畏的,而殡葬地点和方式也充满了深厚的文化意义。“骨灰房”背后的原因复杂多元,涉及经济、法律、文化等多个层面,其解决之道也必然是多方面的。政策层面需要出台更加明确的法律法规,针对殡葬服务和商品房使用进行精细化管理,明确界限,填补法律空白。从经济角度出发,应该合理调控殡葬市场,控制价格,增加公益性墓地供应,降低普通家庭的殡葬负担。文化和教育层面,需要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和殡葬文化更新,引导社会公众接受更多样化、经济环保的殡葬方式。

社会整体应该建立更加宽容和理解的氛围,尊重每个家庭在殡葬方式选择上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要确保这种选择不会侵犯他人权益,保障居住社区的和谐稳定。通过政府、法律界、殡葬服务业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在尊重传统和保障合法权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以更加人性化、合法化的方式应对“骨灰房”这一社会现象。


【 字号:

返回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