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殡葬新闻:女子"被死亡"11年,丧葬费被冒领

殡葬新闻:女子"被死亡"11年,丧葬费被冒领

殡葬新闻:女子"被死亡"11年,丧葬费被冒领

   01、女子"被死亡"11年 900元丧葬费疑被人冒领【摘自 ▎中国广播网】

   央广网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一个人是死是活?这个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个简单的判断题。可是,对于海南的曾姑梅来说,她明明还是个大活人,但是前单位的档案中,她已经“病故”了11年了,还下了《埋葬费通知单》。因为“被宣布死亡”,目前曾姑梅面临着无法办理社保等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一个大活人能“被死亡”? 单位的死亡证明又是如何开具的?曾姑梅离开海南国营西联农场新盈分场很多年,她没想到,再次回到农场咨询社保业务时,等待她的却是一纸《领取埋葬费通知单》。曾姑梅的哥哥当时就在她的身边。 …… 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大活人“被死亡”这样的事情都不应该发生,在这里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处理类似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更加细心,更加严谨,认真核对各方面信息,杜绝这种“被死亡”的尴尬事。也希望曾姑梅的问题能早日得到解决。

   02、嘉鱼改革殡葬旧习:小区内禁设灵堂【摘自 ▎荆楚网-湖北日报】

   13日,嘉鱼县殡仪馆内电话声急促响起。“这里是县人民医院,请一个小时后派殡仪接运车到医院接运遗体。”一小时后,遗体被转运至殡仪馆内,工作人员迅速对遗体化妆更衣、对遗体冷藏、安排亲属悼念守灵,过程顺畅、庄严凝重。这是嘉鱼县殡葬改革——去年起,拒绝居民在小区内设灵堂祭奠后的普通一幕。嘉鱼县将殡葬改革列入移风易俗、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2015年,总投资6000余万的新殡仪馆在官桥镇阴山村建成,新馆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设有综合服务楼、悼念厅、火化车间、骨灰存放室等建筑。去年,嘉鱼县城区居民在县殡仪馆办丧事334起,超出预计数50%以上。

   03、临沂:汪沟镇村村建公益性公墓和丧葬场所【摘自 ▎农民日报】

   在中国孝文化历史上,“笃圣”闵子骞因“芦衣顺母”的孝行而备受推崇。今天,闵子骞的家乡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再次以行动阐释中华孝文化内涵: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向大操大办等传统陋习开刀,为厚养薄葬等孝德孝行开路。在这场关于孝的改陋习攻坚战中,红白理事会担当起主力军重任,而公益性公墓和公益性丧葬场所则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铁抓手”。

   “双公”成标配今年,兰山区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改革,将红白事简办写进村规民约,明确“七提倡、七取消”等标准及流程。房家村作为汪沟镇的示范村,其经验被迅速推广到全镇,要求各村社区必须标配红白理事会队伍、公益性公墓和公益性丧葬场所,并将其作为移风易俗工作的“铁抓手”。红白理事会义务提供服务,“双公”场所免费使用,条件是村民必按照新的村规民约主动移风易俗。到2017年清明节,汪沟镇将完成省定贫困村和上报示范村共35个村的“双公”建设任务;到2019年年底,全镇60个自然村基本实现“双公”建设全覆盖。成员“进班子” 汪沟镇还制定了激励机制,凡是丧事简办达标的家庭,镇财政每户给予1000元奖补;对场所建设符合进度、丧事简办达标的村社区每年给予一定奖补。对红白事会服务规范、引导效果明显的,年终也给予一定奖补。

   目前,汪沟镇红白理事会实现了全覆盖,320名理事会成员中,仅老党员、老干部就达35%以上。规划占地16亩的田家庄公墓一期投资80万元建设了500个墓穴,今年清明节全村429个散葬墓穴将集中搬迁。全部建成后,可设立墓穴2300个,节约土地110亩。临沂庄、土山头等村也相继提出公墓建设计划,正积极稳步推进。

   04、南通今年海葬开始报名 市区丧户补助1000元【摘自 ▎南通网】

   2月10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民政部门将于清明节前后组织2017年度骨灰撒海活动,撒海地点为长兴岛至横沙岛海域。我市自1996年举办首次江葬以来,已先后组织了6次骨灰江葬和12次骨灰海葬,至2016年,共有1595名逝者的骨灰撒入长江、大海。2004年,为纪念这些殡葬改革的先行者,市民政局、市殡葬协会还在市公墓管理处内建立了国内首座海葬祭奠碑,上面镌刻着逝者的名字。根据我市相关规定,所有选择海葬、可降解葬的市区城乡丧户可获1000元奖励性补助,并由3名家属免费参加骨灰撒海活动。目前,2017年度骨灰撒海活动已开始接受报名,逝者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可于3月31日之前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簿,逝者死亡证明、火化证明、骨灰寄存证明及经办人与逝者亲属关系证明原件及复印件到市公墓管理所(钟秀中路58号)或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崇川区崇文路2号图书馆大楼1923室,咨询电话:59003683)报名登记。

 

【 字号:

返回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