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上海古园墓地:他走过20万里音乐长征路,改变了千万人的生活!

上海古园墓地:他走过20万里音乐长征路,改变了千万人的生活!

上海古园墓地:他走过20万里音乐长征路,改变了千万人的生活!

    上海古园墓地按:有这样一个人,在民乐教育薄弱,流行音乐、摇滚音乐、西方古典音乐等音乐形式逐渐将民族音乐挤压到边缘地带的尴尬处境下,从七十年代末开始,漫漫“长征”20万里,北至哈尔滨,南至中国宝岛台湾,三进内蒙草原,五上大别山……,深入边区、山区、牧区,义务教授吹笛,伴随足迹所到之处,一路播撒民乐的种子。

    有这样一个人,不满日本将雅马哈竖笛以远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国内,进行文化渗透,苦心钻研出一种将民族管乐器溶为一炉,同时具有竖笛、横笛、西洋长笛、巴乌、箫、葫芦丝六种音色的多功能“魔笛”,创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并荣获首届美国爱因斯坦国际新发明博览会金奖,开创了民族乐器改革的新路。有这样一个人,既在优雅的音乐厅为中外贵宾演绎笛乐,率团赴国外演出交流,也自愿走进普通民众,深入工厂、农村、学校、部队、煤矿、广场等地演出。更心怀大爱之心,来到盲童学校、教管所、贫困山区,免费提供笛子,传授笛艺,为那里被大多数人遗忘的孩子们带去希望的曙光。

    有这样一个人,不囿于世俗的偏见,带领演奏团数百位老人来到奉贤滨海古园墓地参加全国首次公墓音乐集体葬礼,现场演奏《送别》、《秋湖月夜》、《真的好想你》等曲子,送逝者远行。悠扬的笛声在古园墓地回荡,为陵园带来绿色、高雅的殡葬新风。

    这个人,就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曾两次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光荣出席全国第七届文代会,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德艺双馨艺术家许国屏先生。许国屏九岁师从著名笛子大师陆春龄,1957年入已故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创办的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华笛文化研究所艺木总监,上海音乐家协会笛子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儿童音乐专业委员会名誉副会长,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艺木教育部主任,许国屏多功能笛教学实验室主任。许国屏先生的父亲许光毅,是一位穷尽一生为振兴民乐的民族音乐家。许父当年“不要抢救我了,要抢救民族音乐”的临终遗言令闻者无不动容。秉承父亲遗志,同时牢记宋庆龄先生“弘扬民族音乐”的殷切嘱托,许国屏长期不懈致力于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为此,他所做出的努力和所取得成绩哪怕只是列个简表,花上一天也写不完。但他自言:“我是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做的也都是平平常常的事。” 而正是凭着这几十年如一日、波澜不惊的“平凡”,他为民族音乐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如果你见到他,可能也和我一样,会觉得这是一位普通的邻家爷爷:77岁高龄,身材偏瘦,但非常精神。见到我们来访后亲切地招呼我们,坚持要自己泡咖啡给我们喝,慈眉善目,神色中饱含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和宽容。提到“多功能笛”时,兴之所至,还拿出“魔笛”,逐个示范演奏给我们听。而此次见到他,我也有幸超越媒体报道看到一个更真实的许老师。也是在我问起的情况下,许老师暂停笛子的话题,谈起自己因长期离沪教笛,家里的大小事务都得由夫人操劳,对夫人实有“亏欠”。最令许老师愧疚的是,当年夫人生女儿时,出现紧急情况在中山医院抢救,需要家属签名,而孩子也因呛到羊水,在暖箱护理。彼时他远在他乡,心焦如焚却鞭长莫及。所幸事后总算有惊无险,而许老师为此对夫人甚感亏欠,让女儿出生后随了夫人的姓。若说还有一人,许老师对之亏欠颇深,那就是他自己。因长期的奔波劳累和不规律饮食,2003年,许老师患上了印戒细胞胃癌,胃被切除三分之二。这是胃癌中最厉害的一种,大多数患者的存活期只有三到五个月。老伴忧心忡忡地威胁他:“再工作就离婚!”但许老师说服了老伴: “为了保命,整天待在家里什么也不做,活着又有什么意思?”

    于是在与病魔斗争期间,许老师仍然坚持工作。而病魔似乎也被这份伟大高贵的精神打动,悄然退却。时至今日,许老师保持着良好的身体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继续演奏和教授笛艺,通过许老师了解并喜欢上吹笛的人越来越多。仅一个静安寺华山社区,就有十个弄堂成立了笛子队,成员中有小菜场菜贩、外来保姆、公安人员、解放军等各行业人员。

    今年是许光毅先生诞辰105周年。11月份,许老诞辰105周年纪念活动将在古园墓地名人之林举行,届时许老师及其他民乐界名人将前往参加。今年正好也是许老师从艺六十周年,在长达六十年的光阴里,许老师不仅持之以恒地传播民乐,也传递真和善,超越地域、民族、职业、阶层乃至生死,实现着对父亲遗志的继承和光大。因精湛的笛艺和为民乐教育事业所作巨大贡献,许老师自从艺以来,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所获荣誉和奖励数不胜数,在2013年还被世界文艺家联合会评为感动世界年度人物。但许老师一生不图名不为利,发明多功能笛获得国家专利,他没有从中收取任何专利费,对所获奖励心怀感恩但也不刻意追求。而相比来自外界的肯定,让许老师更欣慰的是:山区孩子们在音乐的启蒙下走向求知的道路;教管所的孩子们经历音乐的洗礼后找寻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身患绝症的老人们在音乐的陪伴下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离开大别山金寨县时,一个小女孩在信中写下:我多么希望用自己的眼泪化成一条河,挡住你回上海的路!盲童学校的孩子乔俊伟,毕业后暑期每周六从张庙赶到市区来看望许老师,因为“我来听听你的声音也好的”。 2003年,台北市淡水国花幼稚园的小朋友们寄来录音带: “亲爱的许爷爷,听说您身体不舒服,我们心里很难过,现在我们吹几首您教过我们的曲子,给您听听,祝您早日康复。” 上海市一年级小朋友安安听说许爷爷重病,特意折了一千只千纸鹤,送到许老师床头…… 所有的不舍和思念,祝福和牵挂,朴实无华地表达着对许老师的爱戴与敬意。这些,是许老师用几十年的真心付出换来的真情回报,是许老师收获的真正最美的勋章!

 

【 字号:

返回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