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墓地资讯 > 墓园文化 >上海古园墓地“漫”话家祭文化之:上元节

上海古园墓地“漫”话家祭文化之:上元节

上海古园墓地“漫”话家祭文化之:上元节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人们崇尚祭祖敬先慎终追远。选个吉利的日子,祭祀祖先和逝去的亲人,以表达孝心和对逝者的思念之情,也是后人不忘故人、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传统民俗中有很多下葬、祭祀的吉日,包括上元节、清明节、端午节、中元节等等。只是随着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日益发生变化。人们逐渐淡忘了其它传统祭扫吉日,集中在清明、冬至举家涌向公墓,带来城市交通拥堵、墓园人流爆棚,服务难以保障,安全隐患层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2013年以来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所属墓园倡导祭扫活动回归传统,传承文明,在下列传统祭扫吉日,开展各种有意义的公益主题活动。在推广三年来,错时祭扫初见成效。其中家祭文化作为错时祭扫的内容之一,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在我国的祭祀文化中,家祭历来是其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家祭,既要讲继承传统,也要讲与时俱进。如果说传统的家祭形式适应过去那个时代,那么今天的家祭也应适应今天的时代特征。对时代的适应性,是祭祀文化乃至一切文化的共同特征。适应者得以延续发展,不适应者则在求变中异化、创新、发展。

    为了顺应当下的网络宣传方式,弘扬新时代背景下的家祭文化,上海滨海古园邀请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美术师高传琳先生,其担任美术设计的美术动画电影《胡僧》,曾获1994年第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美术片奖。本次推出的“家祭”系列四格漫画,为高传琳先生手绘作品,以六大民俗节日为契机,用喜闻乐见的漫画方式,介绍家祭文化,讲述平民百姓的家事,富有时代气息。

    再来漫话。

    正月十五是上元节,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以前每年的这个时候,爷爷都会给兵兵做一盏兔子灯。晚上祖孙俩提着灯,一起去城隍庙看元宵灯会。全家团聚,晚餐丰盛,其乐融融。大家一起吃汤圆,每次都还会吃鱼,“年年有余”,爸爸说这是祈盼新年实现更多美好的愿望。现在,上元节兵兵一家还是像以前一样吃团圆饭,一样少不了汤圆和鱼。爷爷已经不在了,但是还会在饭桌上为爷爷留个座位,摆一碗元宵,就好像爷爷还在身边。兵兵留着爷爷做的兔子灯,每次看到兔子灯,都会想起爷爷的亲切笑容。

    上元节寓意:感恩。

    上元节即元宵节,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是六大节日中最早的一个节日。上元节是传统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除旧迎新,预祝丰年的高潮。在上元节的文化里面,不但有张灯观灯的热烈气氛,还有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凝聚人心的力量元素。在这一天里,家人一起吃汤圆,共同出行,怀念亲人,祈盼来年祛病延年,家人平安。先民选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春祭,因为这是全年的第一个望日,一般也是立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乃春气新来、阳盛之时的集中体现。西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因为正月又称元月,这一天是新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名。将正月十五看作是一个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吉日,也是从汉朝开始的,按习俗民间供奉祭品,祈福保佑。

    上元节主要民俗活动。

    上元节这一天最主要的民俗活动是通宵张灯,供人观赏为乐,所以也称为“灯节”。上元节之夜,除张灯外,还有猜灯谜、走百病、放爆竹、吃元宵、祭蚕神、迎紫姑等节日活动,以及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滚狮等风俗。传承至今仍盛行不衰。

 

【 字号:

返回


在线客服系统